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宋仕妖娆 > 第四百五十四章 谁反对?
  垂拱殿,对于南宋来说,是个不输于大庆殿的圣地。
  这里,黎民政事军机要事,都会在诸多重臣和天子的商讨中落下大的策略方针,最后在大庆殿宣告群臣,最后再有大宋各部门之间配合实施。
  可以说,有一大半的重要事情,皆成于垂拱殿。
  从某方面来说,垂拱殿的小朝会,远远要重要于大庆殿的大朝会。
  比如今天,垂拱殿就要决定一件关系到大宋未来数十年的重要大事:立储。
  官家赵昚看不出喜怒哀乐的坐在椅子上。
  谢盛堂看不出喜怒哀乐的站在官家身后。
  其余人众,除去恭王赵惇,几乎都没什么大的情绪波动。
  毕竟能混到垂拱殿参与立储事项的,就没几个庸人,全都在官场上养成了大家的气度——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沉的住气。
  左右相公,汤思退和张杓立于臣首。
  恭王赵惇和庆郡王赵恺,因为身份的特殊性,独立站在另外一个角落里。
  赵昚看着众人,微微颔首。
  意思说大家议事罢。
  议事。
  能有什么事,当然是立储。
  到了今天,所有事情都将是水到渠成。
  官家心里清楚,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赵惇必然成为储君,之后入主东宫,开始分政。
  只有一个人。
  与官家和谢盛堂一般,看不出喜怒暧昧面无表情的赵恺——他并不急,也不恐惧,更没有失落。
  从自己被贬,李凤梧就没出过手。
  如今的赵恺,依然渐渐成长,不再是当初那个有点得失就会患得患失的庆王。
  而且他也知道。
  就算是赵惇成为太子,自己也没什么可失落的。
  对于储君这个位置,得之我幸,失之亦无不幸。
  况且,李凤梧真会不出手?
  赵恺怎么都不相信,李凤梧会就这么放弃,会就这么轻易的让赵惇入主东宫。
  所以赵恺很是淡定。
  相比于赵恺的淡定,恭王赵惇的情绪则要复杂的多——努力这么多年,无所不用其极,如今那个东宫之主的位置终于在望。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梦了好久,终于要把梦都实现。
  这位皇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扯起嘴角的笑,却略略带着一丝神经质……
  立储么。
  当然不会一来就说,咱们立储君吧,我看恭王赵惇长得好看,出手又大方,官位又最高,咱们就立他吧……
  还得先铺垫一下,表示咱们的恭王殿下德行所归,也是众望所归,于情于理,于功于才,都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所谓名正言顺,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汤思退率先提到,庄文太子薨了三年,为赵室天家计事,我们应该在两位皇子中再选一位储君,早些培养,将来才能顺利接过官家的衣钵。
  赵恺毕竟也是皇子,再没有立储的可能,在提立储的时候,还是不能漏了他。
  况且还有个长幼之分。
  这就是礼制。
  虽然提到了两位皇子,但众人知晓,赵恺是来打酱油的,接下来大家就是要狂肆的歌功颂德恭王赵惇,让所有人……甚至于天下人都知晓,咱们的恭王殿下超过庆郡王赵恺成为储君,是水到渠成。
  是天命所归。
  汤思退开了个局。
  接下来落子的人便是一向支持赵惇的人。
  比如户部尚书王佐,率先以籍田祈年礼说事,然后说恭王赵惇代官家行事,在玉皇山行了籍田祈年礼后,开春以来,各地反馈回来的春耕之事,皆是祥兆。
  显然今年我大宋要全境大丰收。
  王佐是谁?
  绍兴十八年戊辰科状元。
  一甲状元,这才华可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
  这一番不吝言辞的赞誉,用词华丽,行文如流水,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一气呵成,文采之昭彰,才情之卓然,就是南宋文坛盟主,如今的参知政事周必大听到耳里,也忍不住赞了一声。
  王尚书真是好文采!
  不过这一番之露骨,只差没有跪舔,着实也让一众文臣汗颜。
  咱们的王尚书为了扶龙,已经丢掉了节操啊。
  这些话就是汤思退听了,也觉得有些尴尬。
  只是落在赵惇耳里,却如妙音天谛,浑身舒坦得紧,暗道咱们的王佐尚书,才情卓然,不当相公简直可惜了啊。
  接着是兵部。
  汤硕承袭其父的风骨,比较务实。
  说的都是隆兴北伐时期赵惇立下的功劳,然后又带了一句,恭王赵惇推荐的人才,光化军都统制李睿组建天逐军,效果显著,大宋重骑已成大器,未来恢复江山北伐众,必将成为定鼎战场的重器。
  最后落下一句,恭王赵惇功不可没。
  相比于王佐的文采,汤硕就要差了许多,但他说的话却更有效果。
  就是蒋芾听了,也不得不赞同。
  枢密院章军事,对天逐军的状态最是了解,确实如汤硕说的一般。
  李睿功不可没。
  举荐李睿的恭王赵惇,自然也有功。
  然后又是其他臣子,说了许多赵惇的功劳。
  最后汤思退落字成箴,“功事尽言,恭王赵惇虽居于庆郡王之下,但其善政其长,可比拟庄文太子,又勇猛开拓,承继官家之风范,当为储君!”
  如果没有意外,赵昚大概也会勉励一番,然后同意。
  当然,还有个流程。
  赵昚也会故意等一会,留给其他臣子。
  看是否有人反对。
  这个流程必不可少……毕竟要做到名正言顺,就得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赵昚于是没有立即说话。
  看着枢密使蒋芾,同知枢密院事、太尉魏杞,以及工部尚书王望北、吏部尚书史浩、礼部尚书洪遵、殿前副都指挥使赵珲、御史大夫赵作仁等一众一直没有说话的人。
  然而许久之后,也没人做声。
  谁会反对?
  蒋芾和魏杞都知道赵恺大势已去,王望北、史浩、赵珲、赵作仁和洪遵等人是谁当太子都无所谓。
  赵昚笑了笑,“如此说来,恭王赵惇众望所归,无人反对,朕欣慰之,储君能有此名望,当是我赵室之福,若无异议,朕欲立其为储君!”
  赵惇闻言狂喜。
  心中千军万马奔腾!
  我终于要成为储君了!
  然而平地起惊雷。
  垂拱殿门口,一道淡淡的声音,却如九天惊雷,将所有人都震惊了。
  “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