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宋仕妖娆 > 第一百三十章 上火的赵昚
  当日下午,从昭明宫内两封奏折被送往临安,出自杨世杰之手的案审记录在建康府衙备案之后,也随着奏折从驿站送往临安。
  这是官家赵昚的意思。
  与此相反的是,庆王赵恺查证符离之溃的真相迟迟未果。
  不提昭明宫内两位各怀鬼胎的皇子何等恚怒,都将李凤梧视为了心头钉,且说两位皇子的奏折和案审记录两天后到达临安,摆上了赵昚的御书桌。
  此时赵昚刚从大庆殿大朝会退朝,正打算在垂拱殿小憩一会看看书。
  看见两位皇子的奏折,挑了挑很是好看的飞凤眉,“这么快就审理了,这两孩子倒是齐心了一回。”
  拿起奏折细阅,眉头渐渐拧了起来。
  旋即放下奏折,将那封出自杨世杰之手的案审记录拿起来细看,眉头时凝时舒,显是心情跌宕起伏,看完之后叹了口气,沉默许久不语。
  一旁的谢盛堂惴惴不安,“大官,莫是两位殿下在建康出了什么事?”
  赵昚挥挥手,语气很有些郁闷,“上火。”
  谢盛堂立即看向远处的一位太监,那太监便小碎步离开垂拱殿,去吩咐御膳房准备清火的凉茶或凉羹,谢盛堂轻声道:“大官且莫焦虑,须要保重龙体。”
  赵昚叹了口气,“能不上火嘛,耶律弥勒没了。”
  谢盛堂愕然,“没了?”
  “没了。”赵昚点点头,旋即醒悟到谢盛堂可能会错意了,补充道:“没死,是耶律弥勒从我大宋境内消失了,现在建康城没有耶律弥勒,只有一个叫张玉儿的李府小妾。”
  上火啊,上火!
  你这叫我如何给魏杞说,这位尚书可眼巴巴等着耶律弥勒呐。
  说到这看了一眼起居郎周必大,你这个文坛盟主看重的后生,给我赵昚出了个好大的难题,耶律弥勒对我赵昚无关紧要,但对和谈且有着些许影响啊。
  周必大哪知其中关系,有些莫名其妙。
  谢盛堂低声问道:“大官,此事让老奴好生迷糊,耶律弥勒汉名张玉儿不假,但怎的张玉儿犹在,耶律弥勒却不在了呢?”
  谢盛堂哪会不知,赵昚此时就是想找人说话,自然要配合询问。
  赵昚呵呵苦笑道:“都是那雏凤的好手段啊……罢了,此事已成定局,还是想想怎么安抚我们的魏尚书吧,这可着实是个难题。”
  谢盛堂看了一眼周必大,忽然笑了起来,很是戏谑的口气说道:“大官不比忧虑,有得必有失,那雏凤既让大官为难,就让他为大官解忧便是。”
  赵昚愣了下,“你是说……”旋即抚掌大笑:“正是此理,哪能让他得了便宜还卖乖,抱得美人归了也该为我大宋出些许力罢。”
  谢盛堂微笑不语。
  赵昚又拈着下颔上柔顺的山羊胡须,思考着道:“此子着实有雄辩之才,能将惇儿说的哑口无言,这天下也是找不出几个了,且容我想想……”
  片刻后赵昚看向周必大,“周卿家,知你在建康文宣王庙教授几年,应识得诸多贤才,何不为朕举荐一二?”
  自称是朕,这就不是闲聊了。
  周必大苦笑,官家心思昭然若揭啊,那李凤梧无功无名,要想入仕为赵昚所用,得有人举荐以服众口,这话不是明摆着让自己举荐李凤梧参与和谈么,只是……
  周必大作沉思状,“官家,文宣王庙确有诸多贤才,比如杨奉贤和其侄子杨迈,以及东厅教授曹崇,亦有一士子李凤梧,但秋闱在即,臣不敢擅自举荐,怕误了官家择良。”
  这周必大倒是一心向着李凤梧,担心此举会误了此子的科举大业,举荐贤才终究比不得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这倒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沉吟半响,才道:“卿家不必担心,朕自有安排,断然不会误了我大宋良才。”
  得到赵昚的保证,周必大再傻也知道该怎么做了,回道:“微臣今夜回去先行思过,定然为官家举荐一位治国安邦的贤才!”
  赵昚哈哈大笑,“甚好,甚好!”
  案审记录中不难看出,李凤梧这小子雄辩之才颇有先贤之风,届时让这小子带着耶律弥勒在金使面前走上一遭,也能达到一定效果。
  只是这小子不鸣则已,一鸣就给了自己个大麻烦啊。
  赵昚嘴角微微翘起,却忍不住的有些得意。
  士子风流,这小子为了一个耶律弥勒,竟然敢和大宋未来天子唱对手戏,很有点当年王荆公的遗风,怎能让人不喜。
  又想起那辛青兕,符离之溃不远,自己虽发了罪己诏,但还需安抚人心,沉吟半响,思忖着给辛弃疾个什么职位。
  此人能文能武,当是个全才。
  如真有大才,其仕途轨迹应该是直奔着武臣巅峰枢密使去的,且又是个文臣,就算他未来坐上枢密使的位置,也不会如狄青一般成为文臣的箭靶子。
  但辛弃疾毕竟还缺少磨砺,调职回临安怕是对他不利,应让他在边境再磨砺一番。
  两位皇子吃瘪是真,这并足以让自己护犊子对李凤梧大动肝火,反倒有些欣赏,最有可能登上太子宝座的两位皇子都被他得罪了,显然不会成为营私。
  得意不过片刻,赵昚又黯然下来。
  因符离之溃,大宋损失巨大,赵昚迫不得已发了罪己诏,这对一位皇帝来说是极其巨大的侮辱,是以这些日子以来,赵昚心情都有些低落。
  虽然此次北伐也有父皇的意思,但这罪责终究只能自己来担当。
  想来也是,赵构虽然禅位当起了太上皇,但毕竟经营大宋多年,若得不到赵构的默许,赵昚怎么可能登基不到一年便兴兵马北伐。
  若赵构没有默许,就算赵昚的旨意绕过三省,也不会如此顺心如意的北伐起兵,陈康伯和史浩就是知晓两位天子的心思,才没有出招阻拦。
  邓王赵愭、恭王赵惇已起驾回临安,仅剩下庆王赵恺在查证符离之溃的真相。
  建康城又恢复了往日宁静。
  最大的风波便是临安来了旨意,赐封辛弃疾修武郎,职江淮南营正将,权兼江阴签判,柳相正夺情起复,回临安官复太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