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将军的读书郎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461节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有点火药味啊!
  几个文人正在相互攻讦,作诗做的一个比一个厉害,辞藻华丽,文笔优美。
  “这就是你经常说的,文人相轻吧?”王珺还小声的跟温润嘀咕:“我看他们斗出了火气。”
  “你还知道这个词儿?”温润大吃一惊。
  “总听你们说这个词儿,就记住了。”王珺不耻下问:“这是啥意思?文人都这样?看不起别人?”
  “你可别瞎说。”温润赶紧给他解释了一下。
  文人相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典论·论文》之中。
  提出这个说法的是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原话是:“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缩短。”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这说的就是文人之中最长有的风气,他们相互轻视。做文章不止有一个题材,绝大多数人并非面面俱到,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原本没什么大不了,问题出在,大家都爱用自己的长处比较对方的短处,然后飘飘然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班固同傅毅两人文采相当,班固却看不起傅毅,在给弟弟班超写信的时候提到:“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才当上兰台令史的官职,他其实根本就没什么文采,下笔千言,不明所指。”
  这个小故事完全能说明读书人的心理状态,大多数人都是敝帚自珍,觉得老子就是被埋没的千里马,可惜没遇到伯乐。
  本来是给王珺解说了一下,其他人却跟着听了个正着。
  大家都觉得涨了见识,结果也有旁人听了去,那边几个斗出来火气的人里,就有一个不甘心了:“这位兄台请了,不如也写一首诗,让我等见识一下,兄台的才华!”
  文人相轻,你别说的那么仔细啊,好像他们就是为了沽名钓誉似的,咽不下这口气,就找温润的麻烦。
  王珺就要发火,被温润拦住了:“如此也好。”
  写个诗词而已,他还真有个应景的好诗词。
  这会儿隔壁的元宵刚煮好,用竹子做的笊篱往外捞呢,正好是桂花汤圆儿。
  味道都飘出来了,张三儿吸了口一香气:“去买点元宵,桂花馅儿,在北边可少见。都谁要吃?”
  “小的要吃。”
  “小的也想吃。”一群人纷纷策应,其实家里也有汤圆的,可是这跟家里的是两个味道嘛。
  温润已经过去,提笔写了五个字: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恰好那家人的确是姓马,还挂了招子上头写了:马家汤圆儿!
  全诗的意思也很简单: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老马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其实这是晚清诗人符曾的大作,温润前世就很喜欢,今生拿出来炫一下,也算是对这位诗人的缅怀了。
  这首诗应景又简单,但凡是个人都能看懂,比起他们那些辞藻华丽的诗词,让一般人都看不明白,这首诗简直是太适合今天的日子了,一般人也不会理解多深奥的好么。
  几个斗出来火气的文人,一个个脸色变来变去。
  王珺已经招呼温润:“过来吃东西了。”
  温润颠颠的过去,跟一群娃娃坐在一起,吃了一碗汤圆儿:“果然是桂花馅儿的,好吃!”
  这汤圆比南方的大许多,一咬就流淌出来桂花馅儿,味道浓郁,香甜扑鼻。
  一伙人吃过了汤圆儿,就继续逛游,你还别说,这内城的人虽然不如外城的多,但是花灯却比外城的好。
  加上一般这个时候都是开放的,内城里也有外城的百姓进来游逛,虽然平时不敢,但是年节的时候却敢进来走一走,看一看的。
  晚上回去,温润还在喋喋不休:“那花灯真好看,还有玻璃灯呢!咱们家也没摆几个?要不明儿也摆上吧。”
  “行行行,你说什么都行,赶紧洗漱休息。”王珺把人搓回了屋里,那边张三儿就吩咐人熬了红糖姜糖水,挨个灌下去,驱寒气的同时,也是预防着凉。
  第二天晚上又跑出去玩儿,还顺带买了不少东西回来。
  一直到正月十五,王珺拉着温润,带着一群人,去了皇城那里。
  温润这才知道,原来正月十五,皇帝会在皇城之上,与民同乐,且金吾不禁。
  也就是说,皇帝在皇城墙上露脸,然后放飞一只宫灯,正月十五,是没有宵禁的,大家可以放开了玩儿。
  城头上的皇帝盛装出席,百姓们欢呼雀跃,一派盛世光景。
  皇帝也就露个脸儿,然后就回去了,但是百姓们依然兴高采烈。
  难得的是,今天王珺把一群人交给了两个弟弟带,自己只带着温润去玩儿,过二人世界了。
  温润很是开心:“皇上出来的时间太短了。”
  都没有一炷香的时间长,也就十几分钟那样。
  “不短了,皇上的安危最重要,你没发现吗?这里没有什么建筑是高过皇城城墙的,而且距离起码三百丈,这么远的距离,就算是神射手,射箭也打不到皇帝。”王珺用看小白的眼神看了看温润:“每年这个时候,皇上身边的人都很紧张,生怕皇上有个好歹,今年刘老妖算是躲过了这个紧张的时刻,他去南边儿了。”
  刘老妖去年就跟着滇南王一行人走了,他是悄悄的走,带了人手,过年都没在家,不过大家都知道他的差事特殊,没人会白目的问他去哪儿,干什么了。
  家里过年都没团圆,但是刘夫人都习惯了,哪怕刘老妖在京城,也有可能大过年的不着家,她以前是自己带着孩子们过,现在有了大儿媳妇,倒是省事了不少。
  这也是王玫为什么,初三来去匆匆的原因之一。
  加上丈夫也有事情要办,王玫是硬下心肠,不在娘家过夜,就跑回婆家去了。
  家里就刘夫人这个当家太太,跟王玫这个大儿媳妇主持中馈,大儿子跟着跑跑腿儿,也没闲着,大过年的还跟着王珺去抄家。
  其他孩子都太小,暂时只能在家快乐成长。
  温润只好跟王珺在人流里溜达,结果好巧不巧,他看到了熟人!
  一伙人也不少,领头的那个一看到他们就笑了,身边跟着自己的儿子。
  后头跟着俩闺女,都穿戴的严严实实,身边一群大内高手,对谁都虎视眈眈。
  “王大将军,温雅士。”来人笑眯眯的打招呼。
  温润扯了扯嗓子:“这位老爷,看着略微有点面熟呢!”
  “面熟就对了。”对方依然笑眯眯:“你们就两个人,要不跟我们一起走一走吧,这热闹一年就一次。”
  可不是么,一年就一次,元宵节。
  “是啊,先生,一起逛一逛,刚才父……父亲要猜灯谜,都没猜出来。”一边的小子也在敲边鼓:“要是先生的话,肯定能猜出来。”
  先生猜灯谜,最厉害了。
  他可是听陈旭说过好几次呢。
  身后的两个小姑娘也有些兴奋,她们也想要猜灯谜,拿灯笼玩儿。
  “那就一起走一走,您多当心一些。”王珺在看到这位老爷的时候,就已经绷紧了神经。
  温润无奈的一抹脸:“那就请黄老爷,黄少爷多多指教了。”
  他特意咬了“黄”这个姓氏,其实应该是“皇”才对。
  作者闲话:
  补昨天的一章,昨天晚上半宿没睡,各种难受,早上好了点儿,也不太舒服,季节变化太快,大家多多注意身体。
  第440章 新春过后琐事多
  大家应该猜出来了,没错儿!
  这就是皇上带着太子,两位公主出来游逛灯市了。
  就是来得太突然,温润一点准备都没有:“那咱们走着?”
  “走着吧。”皇上也是兴致勃勃的样子。
  太子殿下倒是吐槽的厉害:“每年也就这一晚上能出来玩。”
  平时都在宫里头,偶尔能出门一趟,跟囚犯放风似的。
  “你还好,你两位姐妹,比你惨多了。”温润也忍不住吐槽了一下:“从来只听说你出宫干嘛干嘛,从来没听说公主殿下出宫干嘛干嘛了。”
  “大姐姐今年就要及笄了。”太子殿下蔫了吧唧的道:“以后就要出降,最多再有五年。”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公主一般都是十八九岁才定亲,二十岁出降。
  为的是皇家看重的意思,但是及笄之后是要定亲的,太子殿下对此很是苦恼,他不想让大公主出宫下降。
  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皇上为此犯愁,太子殿下也同样如此。
  “女孩子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找一找,总有合适的人选。”温润总不能说别的吧?
  皇上看了他跟王珺好几眼。
  其实在宫里的时候,父子二人还真讨论过老王家,是不是可以尚主。
  可是老王家的两个弟弟年纪有些大,且还给自己找了个媳妇儿,如今南边儿的事情正在处理,早晚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何况今年春夏之际,那俩姑娘该出孝了。
  以他们的年纪,估计除了孝就得马上成亲了,这都二十多了。
  要不是为了等那两个丫头,早就成亲了吧?
  现在有点后悔了,早知道他们家那么和睦,把大公主指婚他们家就好了,可惜皇帝也是有底线的,没到抢人家未婚夫的地步。
  正聊着呢,走到了一个灯山前,这座乃是鳌山灯。
  鳌山灯俗称“靠山灯”,是民间烟火的一种,可它又不同于烟火,是花灯与烟火的巧妙结合。
  “鳌山灯啊!”太子殿下很是惊奇,因为鳌山灯制作非常繁琐,价格昂贵,一般人家是做不起的,也就内城能看到这种灯。
  “不错啊,鳌山灯。”温润说了一番鳌山灯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