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洪流 > 第751章 动力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活力的增长,为国内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城市规模比之前扩大了许多倍,目前拥有的城市人口,包括县城城区人口,已经达到了我国人口总数的60%。
  虽然这个数字看似不高,其实已经非常的高了,前世我国1990年的城镇人口只有不到3亿人,现在增加了3亿人口。
  这是指在城镇居住和工作的人口数量,之所以农村地区还有4亿左右的人口,主要是老人、小孩和农村留守妇女。
  而青壮年和男性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城市工作和居住,之所以没有将这些农村老人、孩子和留守妇女带到城市,主要还是因为城市住房数量不够。
  目前在建设的城市里面,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并不算很好,一个人住问题不算很大,但是拖家带口,却是比较麻烦。
  正是因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无法满足我国城市化速度的需要,中国房屋公司每年的投资规模也是屡创新高,因为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中国房屋公司的花钱速度,今年估计需要花费10万亿元,用于全国城市化建设,这是之前无法想象的投资规模。
  要知道我国去年的经济总量也才29万亿元左右,但是城市化建设投资就高达10万亿元,加上政府的基础投资,这个规模预计会达到13万亿元。
  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基建投资规模已经占据了我国经济增长相当大的比例,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经济发展结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我国基建规模非常的庞大,已经充分吸纳了农村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一直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
  也正是因为劳动力紧张,所以我国对于低端工业产品的发展其实不够充分,和前世的世界工厂相比差距甚远。
  要不是我国出口的产品以中高端工业品为主,以进口矿产、低端工业品和部分农业产品为主,很难满足我国居民高速增长的消费需求。
  当然,没有出现严重的用工荒,也有赖于我国工业生产领域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大量应用,让工厂对人力需求数量下降好几个级别。
  这也是玄天科技公司打算推出机器人后,没有出现特别严重反弹的原因所在,因为我国还没有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发生,各个行业都是存在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人不了解玄天科技公司的机器人到底有多厉害,以为也就不过是普通的机器人,甚至有人不认为是类人机器人。
  很多人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或者是机械臂称作机器人,其实这种机器人和玄天科技公司的机器人完全不属于一个概念。
  玄天科技公司的机器人是能够完成人类99%以上的能力,无限接近人类的真实能力,虽然低端型号的机器人没有这么神奇,但是高端型号的机器人绝对可以做到这个程度。
  言归正传,城市居住人口大规模增加,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居住空间的局促,还有很大的交通压力,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虽然现在城市居民购买汽车的数量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汽车数量太多,驾车出行并不一定就很快,特别是较短途的交通,驾车出行的必要性并不高。
  但是由于共同交通的拥挤,不得不让很多人忍受道路拥挤的现状,驾驶自己的汽车在马路上龟速前进,这进一步增加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已经非常明显了,所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当前是非常紧急的一件事情,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
  目前的办法就是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和频率,但是公交车受限于路面交通的拥挤,其实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所以大家都将目光转向了城市轨道交通,甚至有些城市之前已经申请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只是没有获得中央有关部委的批准。
  因为大家都在等着我国低速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完成,在如此众人所盼的情况下,作为提供动力系统的企业,星空动力公司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在和星空动力公司的会议上,赵一再次询问他们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必须要尽快拿出成熟的产品出来,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
  根据星空动力公司总裁何翰林的汇报,目前关于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动力系统已经完成了全部研发工作,将相关产品已经交给了中车集团,配合他们的总成工作。
  按照中车集团的最新进展,二月份就可以进行整车测试工作,但是相关磁悬浮轨道建设技术,在中车集团公司内部已经完成技术研发和测试,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意思就是说,各个想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不需要等到整车测试通过才开始建设轨道交通,完全可以提前开工建设。
  中车集团很有信心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足够的车辆供应和相关辅助系统的供应,因为他们目前进行的整车工作非常的顺利,各项数据都符合预期。
  事实上第一批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城市,都已经申请了轨道交通建设方案,也已经得到了相关部委的批准,只是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不过已经在筹备当中,预计开年后就可能进入实施阶段,因为路线早就规划好了,和当初城市化规划是一体完成的,中国房屋公司建设的时候,都预留了空间。
  至于建造城铁的技术,更是不成问题,我国机械制造能力现在绝对领先全球,建设城铁的机械设备绝对不缺,而和城铁有关的系统,中车集团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现在唯一薄弱的一点,就是我国目前拥有熟练城铁建设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不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养。
  虽然首都的1号线建设时间很早,但是当初是苏联帮忙建设的,具体学习到了多少经验还未可知,就算是学到了经验,这么多年,肯定也已经荒废了。
  而且有轨地铁和磁悬浮城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不属于一个技术体系内的,之前的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实际情况。
  虽然星空动力公司研发的用于城铁的磁悬浮为低速磁悬浮,但是速度也不低,最高速度能够达到200多公里每小时。
  他们之所以在赵一提供技术的情况下,还研究如此之久,主要还是想要将能耗降下来,降低城铁的整体运营成本。
  赵一提供的技术是关键性技术,并不是一整套技术,现在他很少提供整套技术,除非是全新的领域,不提供整套技术,怕下面的人搞不定。
  像他提供给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技术,基本上都是整套技术,因为这家公司本身就没有多少积累,加上研发人员素质和数量都不够。
  如果他不提供整套技术,想要达到他的要求,估计难度很高,而且提供整套技术,也是对研发人员进行培养。
  星空动力公司作为专注于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研发团队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经验极为丰富。
  他们涉及的动力系统种类丰富、技术先进、工业化能力也非常的强,对于这样的企业,提供关键性技术就足够了,也要让他们的研发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
  之所以还要提供技术,主要是我国之前在磁悬浮列车领域没有任何积累,虽然不提供技术最终也能够研发出来,但是时间肯定会很漫长。
  根据技术要求,低速磁悬浮列车,除了舒适性、能耗、稳定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要达标之外,最关键的是,采用了完全自动驾驶技术。
  这是为未来城市交通做出的预判性思考,相比起汽车自动驾驶,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相对还要简单一些,毕竟道路环境要比普通路面环境要好得多。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很高的静音要求,之所以使用低速磁悬浮代替普通的铁轨列车,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噪音问题。
  铁轨列车不管是通过什么技术,噪音还是会比较大,相比之下,磁悬浮在这方面的表现要优秀得多,这对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非常重要。
  要知道城市居民为了出行方便,都喜欢围绕着拥有丰富交通设施的地方居住,如果噪音很大,对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何翰林的介绍,他们研发的低速磁悬浮动力系统,噪音只有10分贝,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声音,就算是整车之后,噪音也会控制在30分贝以内。
  而30分贝以内,对于周围的居住环境几乎没有任何的负面影响,就是贴着通过的列车,可以清楚听到交谈的声音。
  既然他们已经完成了低速磁悬浮动力系统的研究,下一步就是研究高速磁悬浮技术的研究,虽然都是磁悬浮,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我国已经拥有成熟的有轨高速铁路系统,实际上已经满足绝大部分需求,要知道一般的飞机速度也才800多公里每小时,500公里每小时几乎是有轨高速铁路系统的极限了。
  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想要脱颖而出,就不能仅仅只是比500公里略高,按照他的想法,起码也要达到800公里每小时,如果能够达到1000公里每小时,那就更好了。
  想要达到如此高的参数标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赵一也没有打算继续提供技术,让他们自己研发。
  因为我国对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需求不是那么的迫切,之所以还要研究,不是因为他的市场有多大,主要是作为技术储备需要。
  而且自己国家不需要,不代表其他的国家不需要,如果其他国家愿意支付高额的建设费用,也是可以出口的,对此他并不会禁止。
  目前我国的高铁系统是他认为最具性价比的方案,超高速磁悬浮速度是快,但是成本肯定是比现有的高铁要高得多。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稍微多一点时间并没有什么问题,反而不愿意承担更高的票价,至于国外会不会如此,他不知道。
  不过以他的看法国外的需求其实也不高,大部分所谓的发达国家,其实国土面积非常小,别说是超高速磁悬浮了,就是高铁都不需要。
  而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他们基本上是地广人稀,建设超高速磁悬浮铁定是要亏本的,大概率是不会有人做这个生意。
  所以算来算去,可能未来这项技术还是会用在我们国家,只是什么时候应用,还不是很确定,因为磁悬浮和现有的高铁系统,很难完全融合。
  目前阶段,我国还是会要建设高铁为主,形成遍布国内的交通大动脉,至于高速磁悬浮,后面需要看情况。
  这个看情况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是国民的收入是否和高票价匹配得上,如果票价是普通人不能够轻松负担得起,市场规模肯定很小,亏本的概率很大。
  第二个就是建设的必要性是否很高,如果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觉得建了也是浪费,自然就不会建设,就算是建设,也只是建设一两条具备战略意义的线路。
  未来机器人替代计划实施后,我国居民的空闲时间应该是比较多的,对于时间的敏感度不是很高,从百姓的需求角度来说,必要性并不高。
  虽然未来建设的概率比较低,但是作为一家专注于动力系统领域的企业,技术储备是必不可少,特别是他们本身就不差钱,在研究投入上也舍得。
  现在企业经营当中,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当前用的上的,特别是对大企业而言,不管用不用的上,建立自己的专利池,堵住后来人的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算不刻意堵别人的人,向其他企业收取专利费用也是不错的买卖,因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涉及的专利非常多。
  很多和本项目没太大关联的项目,就会使用到本项目相关的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授权费用也是很多企业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他比较关心的还是航天动力方面的事情,毕竟马上就要开始进行月球基地的建设,对航天动力的紧迫性更高。
  他和何翰林详细的聊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询问他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如果现场能够提供帮助,他就直接指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至于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的,他准备会议之后,在整理相关的技术,提供给星空动力公司,避免他到时候完不成相关的任务。
  除了常规的动力系统之外,他还让何翰林加大对电离子推进器的研究,争取一两年内拿出能够更高标准的产品出来,为月球资源开采做好准备。
  前期倒是对此要求不高,只是对月球基地进行建设,物资大部分都是从地球运往月球,返回需要的动力要求不是很高。
  但是等到月球基地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就会开始对月球资源进行适度的开采,而这些资源转运到地球的话,需要的动力系统就比较高了。
  总不能还像常见的返回地球模式,直接从太空坠落吧,那样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吨位很高的话,对地面的破坏性非常高,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所以为了能够实现对地球的软着陆,必须要有很强的返回动力系统,而一般的动力是不足以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太空资源开采作业。
  电离子推进器就是当时的不二之选,虽然没有实现可控核聚变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但是新慧能源公司研发的高密度电池,也是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目前新慧能源公司拿出最高级别的电池产品,是军用级别的,足够满足目前军事装备对电力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是最高级别的电池产品。
  后面还有航天级别的电池产品,能量密度更高,稳定性更高,能够适应太空环境,只是成本也是最高的,目前还没有着手生产。
  使用这种级别的电池,光是电池提供的能量,就足够支撑运输系统往返地球和月球,如果载荷量不大的话,都可以往返地球和火星了。
  像这种电池储备的能量密度非常的恐怖,仅仅是篮球大小的电池,就可以储存上百万度的电能,也只有这种级别的电池,在太空当中才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现在能量供应不是问题,问题是电离子推进器还无法达到要求,目前距离需求还有一段时间,他只是敦促星空动力公司加大投入。
  如果到时候真的还没有拿出可用的产品,他很可能不得不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来帮助他们突破技术瓶颈,毕竟不能一直拖下去。
  宇宙中资源肯定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很多,对于稀缺资源,当然是谁先弄到手就属于谁的,这里面具备巨大的利益。
  月球还好一些,毕竟距离地球比较近,特别是等月球永久基地建立之后,资源的探测工作就能够非常方便的进行。
  但是在深空当中,想要进行资源探测花费的时间会很久,十来年对我们来说可能很长,但是对太空探测来说,并不算是多么长的时间单位。
  我们进行火星探测就如此费劲,后面还有其他的行星需要探测,可能的话,也是需要建立基地,对可以探测的行星就行详细的探测。
  这些都是需要花费非常长时间的,所以时间其实并没有多么的充裕,对于电离子推进器的突破,也就变得更加紧迫了些。
  可是从何翰林的描述当中,其实他们在提供给火星返回器的电离子推进器,算是他们目前最先进的推进器了,后面取得的突破性并不大。
  虽然这款电离子推进器拿到世界上,属于绝对领先的技术,但是和他期望的目标还是相差甚大,想要运用在地月系统当中作为往返动力,还是略有不足。
  别看从它能够从火星将土壤带回来,其实带回的土壤并不多,也正是因为携带的重量并不大,才可以胜任这些工作。
  今后往返地月系统的动力系统,至少也需要携带10吨有效载荷,这样才算是基本满足要求,至于最高标准,当然是越大越好了。
  如果载荷量很低,就算是运回来,也会觉得得不偿失,而宇宙当中,又有多少如此珍贵的矿产资源呢,谁也说不准。
  能够找到大量中等珍稀程度的矿产,就已经算是不错的,这还是远期目标,仅是中期目标,以目前的动力系统水平,也是不够的。
  他的计划是初期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对月球开展广泛的探测和研究,同时在月球上做一些天文方面的研究工作,毕竟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是一个不错的观测点。
  中期就是在月球建立一整套矿产精炼工业,将月球开采的矿产进行必要的精炼之后,再运输回地球,这样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除了月球本身的矿产精炼之外,从其他地方开采过来的矿产,也会在月球上面先进行必要的精炼,再运往地球。
  这就等于月球会成为今后重要的太空中转站和初级矿产加工中心,这就注定了建设规模会非常的庞大,需要从地球运输的物质规模也会非常庞大。
  一旦这个体系提前建立起来了,那么就是独属于我国的优势,其他国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发展太空经济。
  因为可控核聚变想要研发成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难度比电离子推进器还要高,而我国却因为掌握了高密度电池,从而占据优势。
  这个窗口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凭借我国的实力禁止其他国家进入太空,他倒是没有这个想法,不过凡事都有可能,他现在也不能够打包票。
  任何生存上的竞争都是以实力说话,如果实力严重不对等,优势一方自然对资源有绝对的支配权,之前就是遵循这样的原则。
  之所以还有所谓的国际准则,只不过是因为这种实力悬殊还没有大出天际,如果大出天际的话,所谓的国际规则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他不会因为出于自身道德观念就当圣母,到时候什么利益最大化就采用什么办法,所有的宽容和善意都是利益权衡后的结果而已,和道德真没太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