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洪流 > 第110章 国内院线改革
  回到京都之后,赵一在家好好地休息了三天,貌似这都是他的习惯,忙了一阵之后总想找个时间好好休息,虽然如今也是巨富之人,但是前世的宅男属性并没有退去,如果不是必须他出面的,他是能够不管就不管。
  就像电影发行渠道的事情,青柠娱乐公司自己就很难搞定,一是他们现在在国内电影领域没有号召力,也就是说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他们说的话没有人听,二是国内院线已经自己形成了一套体系,想打破这个体系肯定会损坏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么被拒绝和反对就很正常了。
  在赵一准备组建电影发行渠道的时候,他就让青柠娱乐公司和国内电影发行渠道方面的人员进行了接触,反馈的结果都不太理想,特别是下面的院线方,更是抵触情绪很大,上面广电方面也有一些人抵触,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持支持态度的。
  我国电影市场是什么样子呢,好似在80年代的电影票房都很好,一部《少林寺》的电影票房破亿,而且是在电影票价极低的情况下取得的,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我国80年代电影就很繁荣,恰恰说明我国的电影市场出了很大的问题。
  就说国产电影数量方面吧,从1980年到1982年,每年的全国影片数量没有超过20部,这充分地说明我国这时期的电影制作并不活跃,全国十多亿人都指着这点电影看,可选择的余地就很少,那么一步电影的票房很高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电影票房很高,为什么就不多生产电影呢,这就说道这时期我国的电影制度了,上面的章节也提到过,采用的“统购”+“统销”的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电影制片厂只负责电影的生产,然后中影按照一个拷贝多少钱买断,这些钱肯定不会很多,电影票房和后续收入就和电影制片厂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模式就造成了电影制片厂如果拍摄了卖座的电影,他们也没有获取多少利益,如果拍摄了不卖座的电影,那么拷贝自然也就少些,获取的利益会更少,甚至出现亏损。
  虽然每年电影制片厂会获得一些政府分配的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并不能够让电影制片厂形成良性循环,没有自我供血能力的电影制片厂自然而然地就会减少电影的拍摄数量。
  最后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基本上政府给了多少钱,他们就按照这个钱来拍摄电影,整个80年代基本上每年都维持在20部上下的电影制作数量,一直很平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样貌似也可以对付的过去,但是现在不是他们自己在玩单机了。
  我国既然对外提出了改革开放,那么国际资本必定要有所诉求,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电影公司就会想方设法地让他们的电影进入国内市场,开始打算不赚钱都在所不惜。
  上面是从国外进攻国内的角度说的,还有就是出现内部向外部看的情况,这也是打开国门的必然结果,一些人已经开始接触国际社会,了解的信息更多,也就对于国内原来陈旧的那一套越来越不感冒。
  在这各方影响下,原来的电影制片和发行方式已经既无法满足国内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无法抵御国外电影资本进入国内的蠢蠢欲动的心。
  现在赵一已经不在谋求国内现有的发行渠道配合自己的电影发行了,只是希望他们别给他捣乱就可以了。
  一是自己参合进去不太可能,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和赵一的方式截然不同,现在内部改革的声音虽然有,但是还没有到那么迫切的需求的份上,整个体系总体还是盈利的。
  二是他们的发行系统和自己的不太相同,不管是从摄影和放映都存在差异,例如院线放映国内采用的是胶片和幕布,而赵一准备使用的是imax屏幕+数字放映技术,他们不会为了赵一来改变自己的状态,也就是说除非逼到了一定地步,不然不会自我革命的。
  分析了以上问题,那么赵一主要的目的还是放在允许自己自建院线上面,和原有的制片发行体系形成两个平行路线。
  在目前青柠娱乐公司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的情况下,这种阻力反而是最小的,这样一方面反对改革的一方找了个台阶下,依然可以在自己的王国中掌控全局。
  另一方面,赞成改革的一方也有一个突破的方向,希望给整个原有系统凿开一个口子,虽然目前还不知道青柠娱乐公司能不能够对他们形成压迫的力量,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强。
  按照这个思路,赵一首先编写了一份电影市场改革的建议书,递给了****,这份建议书是对现有制片放映体系进行改革,就是知道这份改革建议通过的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通过,这就是赵一想要的。
  不管同意不同意,既然改革建议提了上去,上面的改革派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开会讨论,毕竟我党是民主集中制嘛,又不是一言堂,开会讨论这种要求并不过分。
  作为改革方案的提出者,赵一肯定会参与到讨论中的,当他们交锋最激烈的时候,赵一再拿出一份稍微让步的一套方案,那么针锋相对的双方都比较能够接受,而这个才是赵一真正想通过的方案。
  果然和赵一预想的一样,改革方案在8月5日提交上去,到8月10日就传来让他参加会议的通知。
  到了8月10日,赵一如期参加了会议,说实话,作为一个宅男,坐在会议室里面的大部分人都不认识,只是认识几个出名的演员,他们也参与到了这个讨论会中,看样子这个会议还是本着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角度来举办的。
  作为这份改革的提出者,会议开场白过后,就安排了赵一发言,赵一已经不是一两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了,已经达到了信手拈来的地步了。
  只见他说道:“我国这几年来,每年的电影数量都是在20部上下,已经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需求了,至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我在改革建议里面已经说了,这里就不赘述了,你们手上都有一份资料,可以自己看看。
  各位都是行业前辈,我作为初入此行的新人,满怀信心的进入这行,结果发现,如果按照这样的制度,那么我将会赔的血本无归,这对于私人参与到电影制作领域是极不友好的。
  上面是从扩大电影制作市场活跃度上的困难说的,还有就是现有体系中的电影制片公司的现状,也是不得不提的,在做的肯定有来自电影制片方,他们的利益来源完全是靠政府拨款,而自我造血能力严重不足,这不能怪罪他们,这是现行制度下的弊端造成的。”
  一些改革派听到赵一的话,也是连连点头,他们就是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才想改革。
  而电影制片厂的代表听到赵一的话,更是再赞同不过了,他们是电影市场的源头,却无法从这个市场中获取利益,之前因为都是这么过来的,国家还在给他们补血,还不至于因贫血而亡。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后面会不会还是这样由政府输血就不可而知了,作为有点远见的电影制片方,不可能不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
  各位看官点个收藏和推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