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晚唐浮生 第812节
  这太不养生了。
  身体的亏空,消耗在女人的肚皮上,他心甘情愿。但消耗在这黄梅天里,太亏了啊。
  羡慕地看了一眼啃着羊棒骨的储慎平,邵树德清了清嗓子,道:“鹬奴,徐州州军交给你来组建,可有问题?”
  储慎平大喜,擦了擦手之后,起身行礼道:“谢殿下栽培。”
  其他人听后,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储慎平。
  夏王日常的考校,都有深意。每一次对答,都是加分或减分,万万轻忽不得啊。
  “州军员额两千。老规矩,我给你五百老人,灵州院会送五百新兵过来,你再在徐州本地招募千人。记住,与当年银刀军有瓜葛的人不能要。”邵树德说道。
  “遵命。”储慎平应道。
  银刀军其实覆灭很早,但一直阴魂不散。懿宗朝,安南之乱,朝廷募两千徐州兵南下戍边,应募的就有很多逃匿在外的银刀军武士。朝廷故作不知,打着让这些骄兵悍将在岭南自生自灭的主意,故根本不希望他们回来。
  六年之后,桂林戍卒请求回徐州,徐州衙军将佐向节度使崔彦曾哭诉:“比以银刀凶悍,使一军皆蒙恶名……若纵使入城,必为逆乱……”
  听听,向来嚣张跋扈的徐州将校听到银刀军的人要从岭南回来,都慌了。这可是能够歼灭黄巢大军,与朱全忠的精兵正面野战也丝毫不怕的头铁武夫。银刀军是什么妖魔鬼怪,能让他们如此慌张?简直像学校里的恶霸遇到社会上的大哥一样,血脉压制。
  “徐州没多少人了……”邵树德叹一口气,随后话锋一转,道:“募新兵一万,送往陕州院集训,这事也由你来办。”
  徐州人口没多少了,从鼎盛时的五十万骤降至二十万,但还是要招募新兵,储慎平不太能理解邵树德的脑回路,但还是应下了。
  “没藏结明会担任感化军节度使、徐州刺史,但他不管事,节度副使陈讷具体负责徐、宿、泗三州事务,治徐州,你与他好好配合。”邵树德放下碗筷,说道。
  新朝疆域范围内原则上不会有藩镇。可想而知没藏结明这个节度使也当不长,但怎么说也是份荣誉了,他算是赶上了末班车。以后与人叙起来,都是资历,算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称号了。
  吩咐完这些事情后,邵树德不打算在徐州逗留多久了。
  李唐宾仍然是徐州行营都指挥使,义从军左厢在徐州留镇一段时间,右厢邵树德带走。各路杂牌军全归李唐宾指挥,待天气好转之后,继续围攻东河、临淮、涟水三地,将杨行密留在淮北的钉子拔掉。
  邵树德则北上卫州督战。
  相卫、邢洺磁之地,也爆发了激烈的战事,最近也陆陆续续传来了消息。
  最新一份战报让邵树德有些吃惊。
  经略军在滏水击败晋军。这不算出乎意料,但也算是个小小的惊喜。
  但紧随其后的内容就让邵树德哭笑不得了:击败李克用嫡系人马的经略军在洹水被魏博军打败。
  罗绍威这是吃了春药了?魏博武人一下子这么勇猛。
  所以,邵树德打算带大队骑兵及义从军一部北上,同时调天雄军一部东行,聚集大量兵力,先将这帮子河北、河东武人给摁回去。
  出发的日子就定在四天后,南边没什么可做的了,剩下的就是磨。
  在临行之前,他再一次得到了安东府的消息。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两万人马及大量器械、物资终于渡海完毕。契丹人并未来袭,府尹杜光乂在军队的支持下,软硬兼施,编户齐民,已在旅顺县编得千余户。而渤海国也如约送来了一批粮草、牲畜和农具。
  邵树德看完有些无语。
  船只太少,渡海效率太低,一次才能过两千人,实在太难了。而且中途还沉了两艘船,淹死了数百军士,损失不少物资,真的有点坑。
  他从来没有哪一刻比现在更想平海军尽快编练完毕,船只就位。但他也知道,有些事急不得,新式船只还在研发中,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成果的。
  辽东,先这样了。
  ※※※※※※
  六月初五,邵树德领兵离开徐州北上。也是在此时,第一批淮南俘虏被送到了洛阳。
  早朝过后,圣人在贞观殿召见了朱朴、卢光启、独孤损等人。
  “行密何罪,擅自侵攻?朕欲尽赦淮兵淮将,朱相以为如何?”圣人满含期望地看着朱朴,问道。
  四位宰相,他独独召见了朱朴,而没有让萧蘧、裴贽、裴枢过来,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那三个人,投靠了邵贼,让他很是失望。尤其是二裴,名门之后,奈何从贼?
  “陛下……”朱朴仔细斟酌了一番,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说。
  卢光启嗤笑一声,朱朴更是面红耳赤,有些羞愧。
  独孤损满脸激奋,显然对朱朴也很不满。
  “臣请陛下不要激化矛盾。”朱朴叹息一声,终于说了出来。
  圣人一听,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怒道:“朱相,行密直到去岁仍在上供。君判三司,难道不知道吗?如此恭顺,朕实不知何罪之有。”
  朱朴无言以对。
  卢光启又冷笑一声,道:“不知朱相可曾在洛阳坊市走走?邵树德大肆赏赐宅邸给心腹将吏,拉拢人心。民间有传闻,邵贼身有隐疾,自知时日无多,欲行那篡立之事。”
  邵树德要篡位,基本上每个稍有见识的人都看得出来。修洛阳宫殿,难道是为圣人修的不成?长安已有三大内了,无需在洛阳再搞一套。但他偏偏把圣人、百官强行弄来了洛阳,所为何事,不问可知。
  再考虑到他亲自率军南征,大破淮军,得徐、泗二州十一县,威风一时无两,反迹就更加明晰了。
  不忍言之事,或已不远。
  每每想到此节,忠臣不由扼腕,圣人则惶惶不可终日。北朝以来,废帝没有活下来的先例,一个都没有。
  “洛阳坊市之中,多为逆民。”独孤损也冷笑道:“听闻淮军兵败,弹冠相庆,丑态毕露。假以时日,从洛阳开始,满天下怕是只知树德,不识天子。真到了那份上,篡位也就水到渠成了。”
  圣人屁股上像长了钉子一样,有些坐立不安。
  “还有那上阳宫。”独孤损又道:“明明已完工,为何不让二圣幸之?神都苑之内,终日操练,乌烟瘴气。好好一座皇家园苑,成了兵戈肃杀之地。卫尉卿慕容福也是逆贼,居然挡驾,死不足惜。”
  圣人有眼睛,当然看得到上阳宫已整饬得差不多了。那一日,他兴冲冲地要移驾上阳宫,住上几日,结果被宫廷卫士拦在了外边,居然不让进去。
  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吗?天子居然不能去自家宫城,便是宦官跋扈之时,也没有这样做过。
  上阳宫去不成,去神都苑打猎也被禁止,圣人怒不可遏。
  上前交涉的独孤损直接被赤水军武人推倒在地。大失颜面的他在圣人耳边添油加醋,提到了当年安禄山在神都苑凝碧池畔,宴请诸叛将的事情。话里话外,是把邵树德与安禄山相提并论了。
  圣人深以为然,但却无可奈何,诸般压抑之下,内心愈发难受、激奋、扭曲。
  “陛下!”朱朴加重了声音,惊醒了又陷入噬心痛苦之中的圣人,只听他继续说道:“淮人俘兵之事,切莫插手。臣闻邵树德爱惜羽毛,陛下稍稍忍让一些,或于国——国祚有益。”
  老实说,这番话说得有点难听了。以朱朴过往的言行,不该如此的,可见他也有些着急,有些惊慌,担心圣人不理智之下,做出什么错事。
  “朱卿真是老成谋国啊。”圣人讥讽道。
  第039章 风向
  淮军俘虏抵达的消息在坊间不胫而走。
  洛阳多闲人,达官贵人、落败将帅、富户豪族在此扎堆。他们身家丰厚,不必终日劳作,因此在有热闹可看的时候,并不介意去围观一下。
  淮军俘虏总数近一万五千,首批押回来了六千,共分成三拨。
  第一拨在上东门外挖沟池。沟是排水暗沟,池是沉淀生活废水,经过多个池子沉淀之后,再通过闸门流入洛水。
  夏王非常重视这些“看不见”但却“非常重要”的项目,故这里分配了三千降兵,连同来自同州朝城、华州郑县的万余百姓,奋力开挖,忙得满头大汗。
  第二拨人分配到了小上阳宫。他们主要负责运输,即把建筑材料通过跨水虹桥,或用小船运至西岸,修建宫殿。
  小上阳宫也被称为西上阳宫,面积其实不算大。前阵子封渭请改西上阳宫为永寿、椒房二殿,甚合邵树德心意,便改了——当然,还在圣人那边走了一通流程,圣人没有反对的机会。
  最后一拨约千人,被派到了麟趾院,开挖沟渠,平整道路。
  麟趾院组团含麟趾殿、甘露殿、仙居殿三大主要建筑,另有双曜亭、神和亭、洞玄堂之类的附属建筑,这会进度很快,今年肯定能够封顶,明年开始内部装修、恢复景观。
  在上阳宫干活的淮人大伙接触不到,但在城外挖沟的俘虏,一眼便能看到。
  洛阳闲人们指指点点,兴高采烈。
  很显然,他们是邵树德一手建立的关西军政集团的既得利益者,已经下意识将自己代入了新朝子民。
  淮南、河北、河东、巴蜀、江南之类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就是敌国。新朝大军出征,击破敌军,开疆拓土,俘获无算,他们与有荣焉。而随着缴获的战利品陆续运回,繁荣洛阳市面的时候,他们估计会更高兴。
  负责监督干活的河南府州军将士见了,也不驱赶,任他们在那看着。遇到相熟的人,还会说笑几句,相互间又吹捧一下夏王他老人家,畅想未来的好日子。
  工地现场同样有各种技术官僚。他们闲时也会交谈,但明显分成了数个小圈子。
  早早前来洛阳投奔的比较高兴,觉得新朝有奔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新近从长安过来的则神色复杂,不想多说什么。大唐国祚延续二百多年,武人可能不把天子当一回事,但读过书的士人、官员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忠心的。邵树德不是忠臣,这是毫无疑问的。再让他扫平各路诸侯,那么牵制他的人都没了,会是好事吗?但时局如此,夫复何言?他们也不想因为心怀怨念、口出怨言而丢官去职,因此只能当没看见了。
  还有一批是非常纯粹的技术官僚。他们的态度基本上是中立,甚至隐隐倾向于邵树德。在他们看来,夏王十分重视工部的诸般事务,在洛阳民生上面下了大力气,提前了很多建设性的东西,并以个人意志强力推进。就他们的立场而言,似乎不是坏事情,因为工部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上至官员公卿,下至平民百姓,各人有各人的立场,只能说社会是复杂的,不可能出现想象中一边倒支持或一边倒反对的情况。
  ※※※※※※
  猪肾又被端了上来,店里的生意愈发红火了,不光老头们光顾,年轻士子也大量聚集于此——不是年轻人也要补肾,实在是洛阳的餐饮业发展还没跟上城市的扩张,供应有些不足。
  不过今天的焦点仍然是老年人。
  今年科考因为种种因素,被安排在了六月初一,且地点从长安改到了洛阳。事起仓促,变化繁多,再加上夏王非常关注,严厉打击科场腐败,故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五老榜”,即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五人同榜及第,考中进士,因五人都已年逾六旬,故称五老榜。
  五老中最大的曹松,更是七旬年纪了,让人瞠目结舌,不知道这种选才有何用,曹松还能为天子效力几年?
  曹松如今就坐于店内,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他是舒州人,一生颠沛流离,辗转各处。不过能力有限,除了诗书文章之外,似乎没其他本事了。因此入幕各处,也只是下级文吏,勉强糊口罢了。
  为生计奔波的同时,他也在不断考学。到了今年,第一次在洛阳参加科考,本来没抱什么希望,可不知是不是换了地方的缘故,他居然考中了——当然,夏王一力扩大录取人数,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曹松考中之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之职,正九品上,在秘书监卢嗣业手下为官。过了今日,他就要动身前往长安,抄录三大内库藏书籍。
  活很累,但七十岁的曹松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西行,开始他的官场职业生涯。
  “曹梦徵倒是好雅兴。”五老之一的王希羽大踏步走了进来,笑道。
  王希羽是秘书正字,正九品下,同样要去长安。
  今年考中的进士,去翰林院的很少,多半去了秘书省,真是奇哉怪也。
  没考中的人,据说也被秘书省收了不少。按制,秘书省应有典书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笔匠六人、熟纸匠十人、装潢匠十人、楷书手八十人,以前多有缺额,这次一并补齐了。
  王希羽是聪明人,他隐隐觉得,这次这么容易考中进士,是不是有原因啊?难道朝廷需要大量抄书匠?
  西京三大内库藏书籍,包罗万象,经典、河图、书范、地理、律本、兵书、杂传等等,太多了,这要抄到几时?
  不过,终究是个好起点。立点苦劳之后,说不定还能往上走一走——五老的志向,岂是外人可以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