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PO文学 > 穿越重生 > 七十年代甜蜜夫妻 > 第196节
  无可奈何下,她经人介绍嫁给了何子明父亲。
  在当时钢厂的众多年轻人中,何父条件其实挺差的,没读过什么书,成绩也一般般,进钢厂干了七八年还在锅炉房打转,年纪还比何母大了十来岁。
  但他有一点好,家里穷得叮当响。
  而且当时那情况,确实没什么人敢娶何母这个「黑五类」子女,她没得选择,只能嫁给他。
  谁想这一点头,何母就彻底载进了大坑。
  其实何父人还行,不打老婆不乱花钱,除了窝囊了点,没太大毛病。但他有个刁钻的老娘,且他还特别听老娘的话。
  何老太是因为儿子长得一般,人又窝囊,条件好的姑娘看不上他,条件差的她又看不上,又抠抠索索想省钱,才让儿子娶的何母。
  但她并不满意何母的家庭成分,所以两人结婚后,没少借着婆婆身份磋磨儿媳妇。何母怀着孩子临近生产,何老太还要她去挑水洗衣服。
  何父又是个窝囊的,只知道听老娘的话,什么都让媳妇忍。何母没办法,只好顺着婆婆的意思来。
  结果有天下过雨,路上滑,何母挑水经过时一个没注意就摔倒了。
  被发现后何老太刚开始都不想送她去医院,觉得别人能在家生孩子,她为什么不能?
  是何父领导媳妇见何母流了一地血,怕她出事,才态度强硬地把她送到了医院。何母拼死生下何子明,却也落了一身病。
  要是一般家庭,发生这种事总得给女方一个交代,可何母父母都下了乡,兄弟姊妹一个都不在身边。再加上何老太常胡搅蛮缠,动辄就嚷嚷她是黑五类子女,别说交代,她连个道歉都没得到。
  打那以后,何母就对丈夫死了心,要不是家庭成分不好,又舍不得孩子,她肯定是要离婚的。可顾忌太多,夫妻俩只能凑合着过,她也只能继续忍。
  这一忍就是十来年。
  她忍到了何老太死,也忍到了大运动结束。
  只是到这时候,她身体已经坏了,上头也没了压制,似乎也没什么离婚的必要了。
  怎么离呢?
  可她生下何子明后,因为身体无法负担一线岗位的工作,原先的临时工作早卖了。这么多年没上过班,她身体又不好,离婚后根本养不活自己和孩子。
  过去那些年里,她人生中所有的光亮都是这个孩子带来的,她也把对未来所有的期待都放在了儿子身上,不要孩子她又舍不得。
  陷入两难境地的结果就是得过且过。
  然而大运动结束后,何母虽然没提过离婚的事,何子明却知道她想离婚的事,也很支持她。
  因为在这个家庭里长大的他,见过奶奶对母亲的磋磨,也见过父亲的冷眼旁观,日积月累下来,他能理解母亲心里有多失望。
  只是当时他年纪太小,他的表态除了能让何母觉得宽慰,并没有太大作用。
  他只能更努力地学习,希望羽翼长成后,母亲能放心离婚。
  现在,何子明觉得是时候了。
  照他估的分数,三个志愿肯定有一个能上。
  而这时候上大学不但不要学费,国家还有补贴,一个月能有十多块,另外他还能带家教。
  他打听过了,临江大学的学生带家教,课时费能有两三块,也许刚开始没那么多,一节课一两块,他多带几节课,一个月也能有十几二十块。
  省一省,别说他的生活费,他妈的生活费都出来了。
  但何母不想拖累他。
  如果要离婚,她肯定没办法继续住在钢厂分的房子里,她只能出去找房子住。就算只租个单间,每月房租都要四五块。
  另外虽然改开后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鸡鸭鱼肉都是限量供应,现在只要有钱,随随便便都能买到。
  可物价年年上涨也是事实,以前凭票已经猪肉一毛多,现在肉价已经涨到了一块,跟当初不要票价格差不多。
  粮油米面也是,总体生活成本不断在增加,房租加上母子俩的生活费,他们每个月至少要有三十块的入账。
  她这个身体,想出去找工作都没人要,只能做些零工,一个月能挣多少钱真不好说。她儿子虽然也能当家教,可刚开始课时费肯定不高,而且她也不想孩子把课余时间都花在打工上面。
  倒不如就留在何家,反正她的身体是在何家坏的,何父欠着她,也该养着她。
  母子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此陷入冷战。
  程蔓上门时冷战还没有结束,但母子俩在这方面很有默契,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在吵架,所以招待她时脸上都挂着笑。
  程蔓不清楚何家内部的事,自然没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坐下后寒暄几句便笑着说:“我上周去了机关大院那边招生,碰到了吴涛他们,他说上周你们学校组织了估分,你估出来有六百一十多?”
  何子明一看到程蔓,就猜到了她登门的原因,听到这话并不觉得意外,点头道:“估的有六百一十多,具体多少不好说。”
  说是估,其实其他科目都是稳的,只有语文,尤其是作文不太确定,不过如果他作文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分数,总分上六百一十五不是问题。
  程蔓也猜到了分数波动主要在语文上,说道:“不管怎么样,六百一左右肯定有,你数学考了多少分?”
  何子明说了个分数,程蔓思索着说道:“我听吴涛说过,你们学校今年数学上一百分的都不多?”
  虽然程蔓早看过高考试卷,每科题目是难还是容易她心里都有数,但她不是学校老师,学生普遍考了多少分,她这里是没有数据的,消息还得从学生口中听说。
  好在吴涛这人还算靠谱,消息准确,何子明听后说道:“估出来的分数是这样。”
  “那你考得很不错啊。”
  何子明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几个新题型高老师都跟我们讲过,不然我可能也做不出来。”
  “虽然高老师讲过,但辅导班那么多学生,也不见得人人都掌握了。”程蔓笑着说道,“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主要还是你自己足够努力。”
  何子明听后没有瞎谦虚,说道:“我就想考上大学。”
  “你志愿报的是首都两所大学?”
  “对。”何子明说道,“但我不知道能不能上,第三志愿临江大学。”
  “挺好,这三个大学不管去哪一个,你以后的前途都不会差。”程蔓又转向何母,“何姐你以后要享福了。”
  何母欣慰地看了一眼儿子说道:“这次他能考得这么好,确实多亏了你们辅导班老师的教导。”
  其实报辅导班以前,何子明成绩也不差,考试排名进年级前三十不是问题。但数学一直都是他的弱项,分数总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这也是何母给他报辅导班的主要原因。
  刚开始街坊邻居都不是很理解何母的选择,他们觉得她儿子成绩好,没必要报辅导班,说她都是有钱烧的。
  在人前,贺母听到这种话只是笑一笑,可背后心里也很忐忑,怕花了钱没作用。
  前两个月何子明的数学成绩的确没太大提升,当时她都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可问过儿子,得知他觉得高珍比数学老师讲得更好后,她就坚定了选择。
  现在看,她这决定果然没有错。
  看出何母的庆幸,程蔓顺势道:“子明考得这么好,我作为辅导班的负责人,心里也很欣慰,其实我这次过来,除了想知道他估分的情况,还想跟你们商量一件事。”
  何母疑惑问:“什么事?”
  “你们也都知道,启明星辅导班去年才成立,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才两百多人……”程蔓缓缓说道,“为了扩大知名度,也为了鼓励报名的学生努力学习,所以我们辅导班针对考进市里前十名的学生设立了一笔奖金。”
  何母知道儿子估的分数,自然也听说了他有希望考进市里前三的事,迟疑问道:“这个奖金……有多少?”
  “初步定的是考进全市前十,奖励五百块,进前三,奖励一千块。”
  一千块!
  何子明母子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要知道,何父在钢厂干了二十多年,至今仍在锅炉房里打转,工资到现在都没过五十。满打满算,一年也不到六百块。
  他们家不吃不喝,都得一年多才能攒够一千块。
  可现在,仅仅因为何子明报了个辅导班,并考进了全市前十,就能得到一千块。
  这么说并不是他们觉得全市前十好考,而是何子明读的一中往年也有考进前十的学生,但学校从没给过奖励。
  而启明星辅导班居然愿意拿出五百奖励学生,要是进了前三甚至能拿一千。
  母子俩现在的心情,就像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砸中了,激动,不敢相信,还觉得整个人都是飘的。
  但何子明到底是学霸,飘了没一会就反应了过来:“您想让我做什么?”
  程蔓微笑着说道:“很简单,发奖金时我们辅导班会举行一个仪式,并邀请记者前来采访拍照,到时候记者可能会采访你,我希望你能接受。”
  何母回过神来,迟疑问道:“记者会来采访这种事吗?”
  “为什么不?”程蔓反问,“每天发行的报纸那么多,一份报纸又那么多版面,记者也是需要新闻的。”
  八十年代是纸媒的高速发展期,如今市面上的报纸可谓五花八门。
  比如临江,光日报就有两个,一个省日报,一个临江市日报,此外还有晨报、晚报、都市报。
  省日报还好说,市里的日报晨报晚报都市报,留给市内新闻的版面肯定更多,一份报纸多的不说,二三十件新鲜事总要写。
  而新闻都是要讲时效性的,刊登的基本都是一两天内发生的事,不同报业的报纸也就算了,同一个报业的不同报纸,内容重合度肯定不能太高,否则一份报纸能搞定的事,群众为什么要买那么多?
  临江市内那么多报纸,加起来少说要写七八十件新鲜事。
  可临江就是一座普通的省会城市,每天哪来那么多新鲜又稀奇的事登报?哪怕最近有中高考,也不可能占满暑假两个月的版面吧?
  而且程蔓觉得,高考理科全市前三加上报辅导班一年反挣一千块,两件事结合起来也挺有噱头,蹭一蹭高考热度,说不定能博个本地新闻板块的头条。
  就算何子明分数估高了没进前三,奖金也减半,争取不到头条,能有个豆腐块大小的板块也行啊。
  最多她到时候拿着报纸去招生,挨个指给家长看,总会对招生有帮助的。
  程蔓说道:“记者来不来采访,这事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联系,只要你们愿意接受采访上报纸就行。”
  何母思索着问:“如果我们不想上报纸,这奖金是不是就没有了?”
  “那倒不至于,但金额肯定没那么多…………”程蔓看了眼何子明说,“进市里前三奖金两百,前十奖金一百。”
  何母沉默下来,转头看向儿子。
  何子明犹豫的倒不是上不上报纸,他觉得上了也不是坏事,甚至觉得这段经历对他以后找家教工作可能会有帮助。
  他思索后问:“接受采访时,需要我多说辅导班的好话吗?”
  “你愿意当然是最好的。”
  程蔓当然不会客气,她花钱就是为了给辅导班打广告,记者采访时何子明来一句都是学校老师教得好,那她才要吐血。
  但她不想广告打得太明显,顿了会又说:“但你也不用说得太夸张,适当夸一夸老师尽心尽责,教学水平好就行了,哦,我们辅导班考前押中好几道题这事,你也可以提一提,最好是自然一点。”
  何子明点头道:“我明白了。”
  “那你是同意了?”
  何子明想他应该没什么理由不同意。
  上报纸对他又没坏处,而且有了这笔奖学金,他妈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过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