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月底前,杨永诚基本完成石墨烯工业制取的设计。虽然尚未宣告成功,但只是时间问题,以现在的水准足以让石墨烯价格大跳楼。所以就剩下机器设备的定制以及部分专利技术的申请。
他便离开温暖的加州,回到冰冷的纽约。
因为没买到直飞波士顿的航班,他出了机场,乘车前往长岛的新家。
现在他父母都已经不住在拥挤的曼哈顿,转到长岛中部一片安静富饶的小城里。买下一座豪宅,占地不小,前后院都有花园,泳池羽毛球场标配。小城附近就有高尔夫球场、马术训练场等。
距离钱宁家倒也近,不到十分钟车程。杨永诚多住了几天,也去骑马休闲,再关心妈妈和阿什丽的事业……还别说,她们就信心满满的要为明年的纽约时装周提供模特,事业风生水起的。
几天后,他启程离开。
司机把他送到离家五公里外的一个私人机场,等待直升机。
美国的机场据说达到15000座——也像它庞大的私人飞机数量一样,机场数量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杨永诚是见识了,东部几百人的小镇都有机场。但就是很简陋,一条跑道搞定,降落看本事。
等待中,黑色的贝尔206启动就绪。
杨永诚爬上飞机,和驾驶约翰随便聊了几句,谈笑中掉头转往波士顿方向。
……
ada公司最近可热闹着,新闻报纸上纷纷出现类似的报道,什么“本世纪最重大的生物制药突破”,“干细胞产业革-命的到来”等等。员工们经过最初的惊叹和自豪,慢慢发展为理所当然。
最强有力的证据是三例临床试验宣告成功。造血干细胞在通过体外注射后,病患已经恢复健康,实验室和mit的专家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检查,没有任何排斥迹象,所有生物特征表现正常。
事实证明着,看似遥远的干细胞医学已经到来。
截止到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对干细胞药剂的上市批准少之又少,其一是临床效果差,其二就是技术不过关。有人预测干细胞技术成形得到2020年,届时干细胞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
以现在的速度,却是吓人一大跳。就是当初以杨永诚为首的“干细胞培养和分化”实验成功,论文满天飞的时候,最乐观的人们也认为需要一段时间磨合,才能见到临床的成功……实际没过半年。
二十一世纪重大的生物医学突破,全球数千亿的市场。不管是关心技术,或者是关心财富的,都不由自主的把目光集中到这家公司身上,所有的突破都是从这里发生,奇迹也在这里面上演。
如果说上次培养和分化的突破,是席卷世界的开端,仍有人无法把它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这次临床医学的成功,就是真实的例子,大众已经清楚“干细胞医学”的作用,造成的轰动自然更大。
而这项技术里最最核心的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
进行公关宣传手段是必须的,能够打响ada公司的名气,也能让参与人员获得名气和荣誉。杨永诚没有拒绝,因为整个团队里,就只有他能够掌握所有的细节,对过程对答如流,必须出马。
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在办公室里接受了《美联社》的专访。
由于日程有些匆忙,他下飞机的第二天专题采访就来了。换上一套西装,简单的对一对问题,把一些他不想要的划去……这是ada要求的,董事长可没有心情八卦和闲扯,那是浪费时间。
采访的队伍很专业的在办公室里布置,专访开始前,美女记者朱蒂丝先跟他聊了一些题外话,放松心情。看得出来对方很用心,还派来个会说西班牙语的女记者。但接触后就完全没必要。
杨永诚会说一口英式口音,虽然因为母语的影响,他说不出正儿八经的标准英语,但已经很了不得。美国人虽然表面不承认,但心底还是更看重说英式英语的家伙,或许也是一种崇拜行为。
采访开始前,杨永诚还开了个玩笑缓解气氛:“放轻松,记者小姐,我今天有足够的时间让你们把秘密撬出来。如果你有本事的话,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机密,让你成为王牌记者。”
美女记者微笑:“能够对您进行当面采访,已经足够让我跻身一流记者的行列。当然,我们是不会拒绝重大秘密的。如果先生还允许的话,我们甚至还可以谈一谈明年诺贝尔奖的感言。”
瞧这话说的,拍马屁不动声色呢。
因为日程紧要,助理只安排美联社这一家媒体采访,再有也得是同等级的。所以问题准备得很全面,对方也慎重对待这次独家专访。首先提问的是关于干细胞技术的相关问题,未来预测等。
杨永诚一一进行解答,这里面也就只有他才会条理清晰的说出来,换做拉尔夫,换尼尔森,都不一定能够解析每个方面。但杨永诚也主要是解释粗浅的技术问题,让普通观众也能看明白。
他还给出预测:“如同某些媒体的预测,这确实是一项改变生物制药领域的突破,干细胞领域就像浩瀚的大海,我们目前只开发了小部分,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返老还童也并非梦想。”
关于干细胞的问题比较详细,杨永诚详细解答后,又来到他个人方面。比较隐私的他就没有作答,但对于个人研究经历,从事的行业等,也做了解答,特别是记者好奇他所会的语言种类。
杨永诚翘着腿,很自信的:“因为家庭环境的特殊,我最先接触的是中文和西语,我还学过德语,因为我祖母是德国人。再由于拉丁语系的相似,我能够掌握法语和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也会点。”
女记者朱蒂丝笑着问:“那先生您的瑞典语如何?考虑学习吗?”
“这个问题。”杨永诚笑了起来,避开了:“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乐意学习新的语言。顺带说,我认识一些瑞典的朋友,精通做不到,但说几句招呼话还是可以的。”
朱蒂丝心中暗暗记下,题材又有了,天才科学家对获得诺贝尔奖信心满满,扬言要学好瑞典语……事后杨永诚有些后悔自己的大嘴巴,无论媒体大小,都喜欢夸张事实,美联社也不例外。
整个采访主要分两部分,重要的技术方面;以及杨永诚个人。其他的就是有关公司的发展、其他领域或者是今后的诺贝尔奖。杨永诚给出的回答很少,有些他不愿意作答,比如诺贝尔奖的问题。
这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点头说我很有信心,就有些狂妄;如果摇头说不,就有些虚伪……最终他就是抱歉不回答这个问题。专访花了三个多小时,美女记者使尽招数挖掘新闻,就差和他滚床单了。
很快的,专访在新闻网站上、报纸上纷纷刊登。
网站上的就十分详细,还附有杨永诚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帅照一张,再往下就是详尽的报道,能够让非专业读者了解到这门技术,也能够让专业人员往深处考虑他的意思……报道非常成功。
网络上的讨论也有不少,大多数人都是佩服。还有人预言三年内,生理或医学奖铁定是杨永诚,因为他们想不到最近还有什么生物医学技术,能够与这轰轰烈烈的干细胞突破相提并论。
他被提名的消息是保密的。当然如果杨永诚无法夺得,而其他得主又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恐怕诺贝尔奖今后会面临诸多非议。因为在社会群体中,杨永诚因为形象,俘获了一批少数裔崇拜者。
比如华裔、西裔这些,他们自然更关注与自己族裔有关的人物,杨永诚的年轻和杰出,让他备受关注。在西班牙,他频频登上头条,获得空前赞誉,被誉为“西班牙的天才科学家”,“诺贝尔的最大热门”。
美国的少数裔都为他骄傲,作为榜样。能出现这么年轻的天才,打破以往白人大量垄断诺奖的局面,难能可贵。媒体也难得给了他这名非白人赞扬,不光是从学术,还有从个人魅力方面的。
杨永诚已然是近期的风云人物。